公益头条
临县:汇聚文明实践微光 点亮吕梁山深处新风
发布时间:2025-07-14     来源: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七月的吕梁山骄阳似火,临县兔坂镇移民新村的村民王大爷却兴致勃勃地赶往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那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志愿者正准备讲授红枣种植技术,这堂他期盼已久的 “课”,让曾经农闲时只能打牌闲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如今,在临县,像这样充满活力的文明实践阵地已遍布城乡。近年来,临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从群众 “急难愁盼” 和 “喜闻乐见” 入手,将文明实践的 “微光” 汇聚成照亮城乡的 “火炬”,让文明新风在吕梁山深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阵地 “接地气”,让 “微光” 有处聚

“建阵地不是搞‘形象工程’,得离群众近、让群众用。” 临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临县打破 “一刀切” 模式,有效整合乡村闲置资源,把实践站建在村委会、文化广场、闲置校舍等群众常去的地方,甚至把 “流动实践点” 设到田间地头、集市庙会。


在碛口镇西湾村,古色古香的明清古宅被改造成 “文明实践小院”,老艺人在这里教孩子们学唱临县道情,游客也能驻足听一段红色故事;在临泉镇凤凰社区,实践站里的 “四点半课堂” 成了双职工家庭的 “放心港湾”,志愿者轮流辅导孩子作业,还开设了书法、绘画兴趣班。目前,全县已建成 1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3 个实践所、500 个实践站,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真正让文明实践阵地成为群众 “家门口的精神加油站”。

队伍 “聚人气”,让 “微光” 有力量

“冯大夫,您今天再来给我量量血压呗?” 在碛口镇冯家会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 “健康小屋”,68 岁的李奶奶拉着村医冯卫明的手不放。作为村医,冯卫明常年坚守在大山深处,服务遍布冯家会及周边十余个村,两年间已为乡亲们义诊 3000 余人次。


文明实践关键在人。为此,临县组建了 “8+N” 志愿服务队伍:“8” 支常备队伍涵盖理论宣讲、医疗、教育、农业、文化等领域,退休教师组成 “红烛宣讲团”,民间艺人撑起 “道情宣传队”,致富能手化身 “技能帮帮团”。“N” 支特色队伍根据实际情况,契合群众需要组建。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超 7 万人,他们像点点微光,活跃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用专业和热情点亮群众生活。

活动 “冒热气”,让 “微光” 能燎原

“老少爷们注意啦,今晚村委会大院演《吕梁英雄传》,还有反诈知识抢答,奖品是洗衣粉和洗洁精!” 傍晚的白文镇,村广播里传来村干部的吆喝声,不一会儿,院子里就挤满了搬着小板凳的村民。


临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从不搞 “高大上” 的形式主义。针对农村老人多、留守妇女多的特点,他们把理论宣讲编成道情小戏、快板、三弦书;针对群众增收需求,开展红枣深加工、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针对环境整治难点,组织 “洁净家园” 志愿行动,带动村民从 “袖手看” 到 “动手干”。今年以来,全县已开展理论宣讲 800 余场、文化活动 600 余场、志愿服务 1200 余次,群众从 “要我参与” 变成 “我要参与”,文明实践真正 “燃” 在了群众心坎上。

如今的临县,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邻里纠纷争吵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街头巷尾脏乱差的少了,整洁有序的多了。点点微光汇聚成炬,文明新风正以看得见的速度改变着这座县城的模样,为临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编辑:任道浩
审核:薛新荣
上一篇:山西翼城 “健康十小事”:基层医疗书写 “健康中国” 生动注脚
下一篇:曲沃县民政局赴侯马市社会救助中心开展交流学习活动
关于我们    -     权利声明    -     人员查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北大街12号  热线:0351-3184777
晋ICP备2024043069号-1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