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聚焦
左权新“红”途・“稻”路青春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实践团解锁太行深处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12     来源:慈善公益报山西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号召下,8月9日至10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奔赴山西省左权县,以“左权新‘红’途・‘稻’路青春行”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富有成效的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多元方式,紧扣乡村产业振兴主线,从水稻产业、文旅产业、写生产业三条支线深入探索,全面剖析当地“红色热土 + 生态稻乡”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一、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华丽转身

实践团首站抵达麻田镇东安村水稻种植基地。在村主任王主任的引领下,成员们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了解当地水稻产业从“中断”到“重生”的艰难转型历程。在实地观摩中,成员们亲眼见证了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全流程:从精心引进良种、科学大棚育秧,到高效机械化收割及精细加工,现代化农业技术让生产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

实践团在东安村村委会合影

王主任介绍水稻基地发展历程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精心打造的“清漳牌”大米品牌,通过“村集体 + 合作社 + 农户”的创新运营模式,成功实现了农产品增值,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在西红柿种植大棚,苏公村创业带头人刘主任向实践团分享了他的奋斗故事:“选择农业就意味着要吃苦耐劳,但只要用心耕耘,土地永远不会辜负你。”这种扎根乡土、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实践团成员。

二、文化铸魂:红色基因的现代表达探索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和桐裕1941博物馆是实践团文化探索的重要站点。通过珍贵文物和详实历史资料,实践团成员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调研之旅,深刻学习了八路军在太行山区的抗战历史。

更令人欣喜的是,实践团发现新媒体技术正为红色资源注入新的活力:短视频生动传播革命故事、直播带“游”纪念馆吸引众多游客、VR技术逼真还原历史场景……这些创新方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八路军总部纪念馆

实践团还针对不同年龄段游客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到许多宝贵建议。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这一特殊契机下,实践团对游客进行随机采访,倾听他们最真实的参观感受。一位小学生的留言令人动容:“烈士们用生命换来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

三、艺术助力:写生基地激活乡村多元发展

在中国北方写生基地泽城片区,实践团深入调研艺术与乡村的融合模式。通过与基地负责人座谈,成员们了解到,基地通过接待写生团队,不仅为村民创造了客房服务、后勤保障等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周边餐饮、零售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写生基地负责人介绍运营情况

针对当前存在的淡旺季明显及艺术生人数缩减等问题,基地负责人提出了未来发展规划:从单一写生产业向多元文化体验拓展,强化红色教育与非遗文化融合,举办地方特色音乐舞蹈采风活动等创新方案。

四、青年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既需要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也需要文化引领精神建设,更需要青年一代的积极参与。调研期间,实践团累计走访4个行政村,开展座谈会3场,形成调研报告4份,并利用自媒体平台展示调研成果,对当地乡村振兴新路径进行了深刻思考,为“红+绿”特色文旅宣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读懂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含义。”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关注乡村振兴,用所学知识服务农村发展,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书写青春华章。

此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实践团的左权之行,不仅为当地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也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机会,相信在科技、文化、艺术的多元赋能下,左权县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供稿:张笑晴、王若帆)



编辑:任道浩
审核:薛新荣
上一篇:以赛促学 精技励能丨芮城县人民医院医师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下一篇:曲沃县吹响精神文明建设“四个行动”奋进号角
关于我们    -     权利声明    -     人员查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北大街12号  热线:0351-3184777
晋ICP备2024043069号-1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