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油路平坦整洁,充电桩有序排列,楼宇间不见杂乱飞线,高平北城街街道38个老旧小区大变样。截至8月上旬,这里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基本完工,5000余名、1398户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到了“幸福升级”,城市更新画卷添上了温暖的民生色彩。
直击痛点,改造“实打实”
此次改造聚焦群众难题,精准发力。累计更新小区道路67203平方米,铺设雨污管网11026米,新增电动车充电端口67组,新建停车棚12座,划设汽车停车位400多个。
各小区“对症下药”。农机小区把老式砖砌化粪池换成密封环保玻璃钢的,多年异味问题没了;煤运小区改造地下管网、翻新路面,居民告别“雨天蹚水”,新柏油路和畅通管网成了小区“生命线”。
居民参与,改造“心贴心”
硬件升级是基础,居民深度参与让改造更合民意。北城街街道创新“居民点单、社区协商、政府实施”模式,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收集意见。
施工细节尽显关怀。夏季高温,市政公司施工队“早晚干活、午间休息”,减少对居民影响。项目经理郜晋鹏说:“改造中,我们听群众想法,解决生活、出行不便等问题。”70岁退休教师韩大爷说:“从项目开始到监督,我们都参与,和社区、施工队随时商量,改造做到了心坎上!”
居民点赞,幸福“看得见”
改造好不好,居民最有发言权。双坛小区祁先生说:“以前下水道常堵,雨季积水能到膝盖;现在雨污分流改好了,心里亮堂了!”人大小区张女士推着婴儿车在新步道上散步:“环境变好,带孩子晒太阳、散步都舒服。”
38个小区的蜕变,是“绣花功夫”民生工程的生动写照。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共建者”,城市最温暖的“里子”正在这点滴变化中悄然织就。
(供稿:袁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