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城街街道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内温情涌动,上演了一幕令人动容的场景。辖区居民宋先生夫妇与邻居路先生携手送来锦旗,对调解员凭借专业与温情,成功化解困扰双方长达三年的邻里纠纷表达诚挚感谢。这场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的转变,仅耗时十天,成为北城街街道践行新时代调解理念、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的鲜活范例。
一场暴雨引发“三年拉锯战”
时针拨回2022年6月,宋先生购入一套庭院房。正当装修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因院内下水管道排水不畅,导致积水渗入仅一墙之隔的路先生家中,引发共用山墙墙皮脱落。自此,路先生以此为由阻拦施工,双方多次协商未果。三年来,居委会多次介入调解,但矛盾始终未能化解。2025年7月底,宋先生的妻子抱着最后希望走进一站式解纷中心求助。
“叔和调解法”:四步化解三年坚冰
面对这起持续三年、情况复杂的“老大难”纠纷,北城街街道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迅速启动“1 + N”联动机制,灵活运用“叔和调解法”精准施策。调解团队借鉴中医“望闻问切”的智慧,巧妙融合“情、理、法”开展调解工作。
“望闻问切”疏心结:调解团队深知双方对立情绪严重,为避免正面冲突激化矛盾,首先通过亲友等中间人传话沟通,逐步缓和双方的对立情绪,为后续调解营造良好氛围。
“联合会诊”明是非:为厘清事实、明确法律责任边界,解纷中心联合司法所、派出所、律师等专业力量,共同对纠纷进行研判。各方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抽丝剥茧,让事实真相和法律责任逐渐清晰。
“实地把脉”定方案:调解员带领专业人员实地勘察受损情况,详细记录每一处损坏细节。基于实地勘察结果,为后续赔偿和修复提供客观依据,并给出专业法律意见,确保调解方案科学合理。
“情理交融”促和解: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以“远亲不如近邻”为切入点,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一句“墙皮能修补,邻里情砸坏了更难修”,朴实却充满力量,深深打动了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团队专业、耐心、温情的引导下,这场持续 1095 天的纠纷在十日内成功化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一站式”机制:跑出基层调解“北城速度”
从受理纠纷到签署和解协议,这起积压三年的邻里纠纷在短短十日内成功化解,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基层调解“北城速度”。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北城街街道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的三大创新机制。
多元共治聚合力:解纷中心整合司法、社区、派出所、律师和调解员等专业力量,形成强大的调解合力。各方优势互补、协同作战,为纠纷化解提供全方位支持。
闭环流程提效率:通过“受理 - 研判 - 联动 - 回访”四步工作法,解纷中心实现了调解流程的闭环管理。从纠纷受理的那一刻起,就严格按照流程推进,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显著缩短了调解周期。
源头预防减存量:解纷中心建立纠纷预警台账,对陈年积案实行“一案一专班”精准攻坚。通过提前预警、精准施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发生,有效降低了纠纷存量。
“三年没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十天就搞定了!”宋先生的感慨道出了群众的心声。据统计,该中心运用这一机制已成功化解类似纠纷 158 起,群众满意度高达90%,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治理目标。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北城答卷
1095天的困局,被10天的智慧与温度击破,这充分检验了北城街街道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机制的生命力。北城解纷中心调解员表示,从“三年无解”到“十日破冰”,这场调解不仅挽救了一对邻居的关系,更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智慧。
如今,北城街街道正将此类成功案例提炼为“疏导情绪、联动施策、法理交融”的调解工作法,推动“被动调解”向“主动治理”转型。这面锦旗不仅是群众对解纷工作的认可,更是北城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当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被充分激活,“一站式”服务便真正成为了群众的“解忧站”,为平安北城建设注入温暖而强大的力量。
(供稿:袁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