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运城市夏县瑶峰镇防汛形势日趋严峻。面对汛情考验,该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安全生产微组织”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在抢险救灾一线与时间赛跑、与汛情搏斗,成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强力量,用实际行动构筑起一道道牢固的“红色堤坝”。
一、组织建在点上,预警防线前移
汛情就是命令,党组织覆盖到一线。瑶峰镇将“安全生产微组织”细分为“防汛安全”“应急抢险”及“爱心驿站”等功能型党小组。其中,“防汛安全”党小组针对淤地坝、水库、危房危窑、地质灾害点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通过建立“乡—村—组—户”四级预警网络,有效发挥微组织的前哨预警作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已累计排查并整改隐患89处,现场处置62处,切实筑牢了防汛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二、党员冲在一线,抢险救援有力
全镇共组建12支“应急抢险”党小组,吸纳退役军人、青壮年村民等百余人参与,并配备救生衣、铁锹、抽水泵等必要装备,在镇应急指挥中心统一调度下全天候待命。险情发生时,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例如,中留村因排水渠倒灌导致百亩玉米田受淹,党小组迅速组织清淤突击队开展地毯式疏通,清理河道杂物0.5吨,清除障碍17处,设置警示标识23处,有效保障行洪安全。四董小学出现积水后,村两委干部连夜启动应急响应,调配大功率水泵及输水带连续作业8小时,成功排除险情。据统计,各党小组已累计参与堤坝加固、道路清障、群众转移等应急任务46次,安全转移群众213人。
三、实效落在心上,民生服务到位
瑶峰镇始终将保障民生、守护群众安全作为防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抢险救灾的同时,“爱心驿站”党小组主动为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上门测温、物资配送等服务。同步开通“防汛民情热线”,24小时响应群众诉求,累计处理道路积水、电力抢修、物资短缺等问题32件,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风雨砺初心,防汛显担当。下一步,瑶峰镇表示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和应急准备,以更严密的组织、更扎实的举措、更温暖的服务,坚决打好防汛主动仗,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